首页 > 最新动态 > 聚势同行 | 以协同创新驱动锦纶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扩容
最新动态
聚势同行 | 以协同创新驱动锦纶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扩容
2025-08-021

7月30日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年会暨锦纶聚势创启未来(2025传化)研讨会在福建长乐召开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,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副处长吴桐,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巡视员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贺燕丽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处长张倩,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总经理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油剂助剂分会会长潘溢等出席。



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行业发展新路径,凝聚行业力量,开创未来新局面。会议由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会长梅震主持。



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致辞时表示,2024年锦纶行业整体经营效益处于化纤行业较好水平,同比产量增6.3%、出口涨15%、毛利率提升1.2个百分点。原料降价与供需调整推动效益提升。2025年尽管面临产能增速较快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,但原料己二腈国产化与产品结构优化增强了锦纶产业链韧性。“十四五"期间,行业呈现三个特点:产能从江浙向汕头、天门等新兴集群扩散;产品结构向功能性、差异化持续升级;经营模式向产业链延伸转变,品牌建设、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也取得一定进展。他强调,当前需警惕低价竞争风险,要积极响应中央"反内卷"政策导向;在即将到来的“十五五”,行业要持续推动高端化、差异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健康化发展,对于己二腈国产化将对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要有所准备。




论坛环节




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新材料应用



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吴桐介绍,当前中国化纤产量占全球70%多,但面临品牌化不足、价值链需要提升等挑战,亟需从产能优势转向技术、品牌等软实力优势。2024年工信部启动化纤油剂专项攻关,形成企业主导、产学研联合、产业链协同三大模式,80%项目已签约,推动了关键技术突破。他强调,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整合原料商、生产商、服务商与消费者资源,实现共创共赢,建议化纤企业通过技术突破、标准制定、生态共建和场景绑定构建品牌优势,最终实现从纤维到终端的全链条价值提升。


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



2025年,我国纺织行业积极优化发展动力,经济运行稳中承压。行业内销温和增长,户外运动、新中式、功能性服饰保持较好消费热度;出口表现好于预期,对欧洲国家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补了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;生产增长较为稳定,投资保持较好增势,企业绿色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升级意愿较好,为行业积累新质生产力;受需求较弱、贸易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,行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处长张倩表示,下半年国家一揽子提振内需、整治内卷等政策有利于行业供需维持平稳发展态势,县域经济活力较好、纤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、细分消费人群需求各异等因素均可孕育消费新赛道,情绪经济、国潮经济、银发经济均释放消费活力,纺织企业需转变发展思维,在产品开发而非产能扩张中寻求发展空间。


2025年尼龙6行业运行和未来展望



2025年尼龙6行业供应宽松态势显著:上游原料端受原油-纯苯价格下行拖累,己内酰胺价格跌破10000元/吨或更低,高成本企业被迫减产;中游聚合产能扩张迅猛,切片价格承压致常规产品濒临亏损;下游纺丝产能达566万吨,上半年出口增加17.1%成为亮点。上海普瑞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云纤网)行业高级分析师何伟慧表示,未来中东局势或短期支撑油价,但尼龙6产能过剩压力下需通过差异化创新破局,涤锦价差收窄或带来替代机遇,不过出口市场的高增速仍是关键增长点。


锦纶油剂的技术研究和应用



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应用技术部部长鲁纪平介绍,传化公司针对POY丝热箱滴油、FDY热辊结焦等行业痛点,构建了应用基础研究、产品开发及品质管控三大核心能力。其生产的锦纶POY油剂TF-7737通过调节剂优化热箱结焦周期与平滑性,热挥发性和结焦残余率表现突出;锦纶DTY油剂TF-703G-2专注抗黄变性能,经热稳定性和抗酚黄变测试验证优越性。依托智能工厂与全生命周期品控体系,传化公司确保产品稳定性,并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附加值,满足锦纶生产高速化、环保化生产需求。


化纤行业智能制造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



北京航天斯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李文宇表示,我国化纤行业智能制造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、智能生产线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。他详细介绍了涤纶长丝自动化改造、锦纶6切片智能化升级、氨纶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等典型案例。目前化纤行业智能化也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、复合型人才短缺、数据安全等挑战,需重点解决聚合反应动力学、纺丝流变学等关键科学问题。他认为,未来化纤行业智能制造工作方向包括:加强政策推动与标准制定,建立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技术研发,推动行业调研与咨询服务,构建新型产业结构等。


化纤企业品牌赋能与附加值提升之路



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市场推广部主任王永生表示,化纤企业需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从低价竞争向高附加值转型,其核心路径包括:技术层面开发功能性纤维(如凉感/保暖材料等)和绿色解决方案(如生物基纤维、循环再生技术等);品牌层面通过吊牌授权、产业链协同和跨界营销建立溢价能力;实施中需完善VI体系与细分商标,结合功能性、可持续性及社会责任叙事,构建透明供应链降低下游风险,最终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升级。他强调,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厚积薄发。


锦纶行业绿色发展研究



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主任刘世扬介绍,当前锦纶行业在绿色化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,绿色制造主体逐渐丰富, 产品结构向循环再利用、原液着色等低碳方向升级,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提高,标准、认证等支撑体系逐渐健全。如推广化学法再生锦纶闭环技术(如T2T模式);攻关己内酰胺低碳工艺,降低原料碳足迹;在标准方面也逐步完善了碳排放与碳足迹核算体系。他表示,锦纶行业绿色发展须深度融合技术创新、循环经济与市场效益,通过降低原料碳枷锁、强化循环体系、提升绿色溢价,推动锦纶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。




签约仪式



为提升化纤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增强化纤油剂关键原料有效供给能力,推动我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组织开展了化纤油剂企业的相关“揭榜”工作。经任务征集、评估定榜、申请揭榜等流程,由化纤企业与“揭榜”油剂企业自主确立合作关系。会上进行了化纤油剂企业“揭榜挂帅”锦纶部分的签约仪式。







同期,召开了2025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年会,完成了分会换届工作。其中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继续担任新一届分会会长单位,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梅震连任分会会长。



图片



图片

《高科技纤维与应用》(科技核心期刊)

欢迎订阅   欢迎投稿

投稿邮箱:ccfa625@126.com

知网在线投稿:http://gkjq.cbpt.cnki.net

《中国化学纤维》

投稿邮箱:ccfa625@126.com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图片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